Search

若是疫情以來,正向或是人性悲憫的文章看太多,有點膩了!那麼請忽略這一篇,也不需有任何罪惡感,畢竟疫情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若是疫情以來,正向或是人性悲憫的文章看太多,有點膩了!那麼請忽略這一篇,也不需有任何罪惡感,畢竟疫情期間,許多人已經太鬱悶。

若是你目前心情還可以,也喜歡思索人生,那麼以下轉載的片段,可能會讓人有些感觸。彰化防疫旅館火災的罹難者中,與妻子一起出國傳教回來住進防疫旅館的原住民陳建光,在火災中拍攝了一段4分多鐘的影像,之後他不幸成為了罹難者之一。https://reurl.cc/a9ejW7

在心理學的道德兩難議題中,常常會討論到在難以取捨下,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都會造成不同的選擇,比如說一個在無醫院的小鎮,一位先生為了重病急需藥物的老婆,打破藥房櫥窗偷盜了藥,只因為鎮上唯一的藥房老闆去度假一個月。這個討論就涉及救老婆一命重要?還是不可偷盜的律法重要?

當然,法律為這一類的道德兩難提供了依歸,畢竟若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優先次序,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,真的無法想像!每一個違法的人都可以說出一套自己的價值排序,比如缺奶粉錢所以我搶人皮包;曾被人拐騙到身無分文,所以才出來參與詐騙集團………。

但,若是在法律、人性、生命的交集處,你會怎麼選擇與排序呢?
是生命>法律>人性?
還是法律>生命>人性?

這一則讓人鼻酸的錄影片段,讓我看到拍攝影片的人的最高價值是相信人性、尊重法律,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,這樣的人在社會中已經少見了。

善良的人會選擇相信別人也會是良善的,
雖然結果可能是悲壯,
也讓親友心碎。

雖然生命短暫,但相信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活在這樣的良善循環中,他對人好,所以也相信人們都是善良的,怎麼會想到有人會將「罰錢怕事」的價值臨嫁於「別人的生命」呢?

與其猜疑自保、處處以自己的價值為優先的人,到底哪一種生命是你的選擇呢?看完了這段紀錄影片,你有答案了嗎?


Tags:

About author
馬度芸諮商心理師(諮心字第1978號),專長為夫妻諮商與衝突處理、EFT情緒取向伴侶諮商、職場人際與生涯探索、企業主管教練式諮商、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、親密關係工作坊帶領、同理心培訓企業講師。 目前諮商服務僅提供台中地區,合作單位包括喆方心理諮商所、台中張老師等,欲進一步洽詢機構地點時段電話收費等請透過訊息,其他合作邀約請私訊粉絲團,度芸會盡快回覆,謝謝。
馬度芸,主播、作家、廣播主持人、企業培訓講師、諮商心理師、人妻、追求信仰的人、開放六感體驗生活與哲學的自己......至今,朝著成為自我陪伴與陪伴他人自我的,馬度芸。
View all posts